一般 PROTAC 藥物設計多是透過使用不同目標蛋白配體或招募不同 E3 連接酶的方式來調整 PROTAC 藥物的專一性,然而針對結構相似的蛋白質,例如蛋白質異構物 (protein isoforms),耶魯大學 (Yale University) Craig M. Crews 教授研究團隊大膽假設是否有可能在目標蛋白配體與招募的 E3 連接酶不變的前提下,透過修改 PROTAC 藥物 Linker 長度與 E3 連接酶配體結構的方式來調整 PROTAC 藥物的專一性,使其能夠分別作用靶向於不同的蛋白質異構物?
他們挑選的研究對象是與多種人類疾病相關的 p38 MAPK,它具有 4 個家族成員(α, β, γ 與 δ),其中 p38α 已有多項小分子抑制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,p38δ 則因結構因素難以開發出有效的小分子抑制藥物。
Craig M. Crews 團隊設計的 PROTAC 候選藥物皆是以 Foretinib(一種多靶向的激酶活性小分子抑制藥物)作為目標蛋白配體,招募的 E3 連接酶對象皆為 VHL(CRL2 E3 連接酶複合物中負責與受質結合的成員)。他們設計了兩種類型的 E3 連接酶配體好讓 E3 連接酶能夠以不同角度方向與 PROTAC 藥物結合,這兩類 E3 連接酶配體分別是醯胺類 (amide series) 與苯基類 (phenyl series),每種類型又可依據 Linker 長度再細分為 4 種,總共設計合成出 8 種靶向 p38 MAPK 的 PROTAC 候選藥物。
IMAGE © Nat Commun. 2019 Jan 10;10(1):131. Fig. 1d and 1c [5].
他們將這 8 種 PROTAC 候選藥物以不同濃度處理 MDA-MB-231 人類乳癌細胞,接著使用 WB (western blot) 檢測各 PROTAC 藥物對 p38 異構物的降解效果與專一性。從 WB 實驗結果來看,不同類型的 E3 連接酶配體與 Linker 長度皆會影響到 PROTAC 藥物對 p38 異構物的作用效能與專一性。例如醯胺類的 PROTAC 候選藥物在 Linker 長度僅有 10 或 11 個原子長時沒有作用選擇性,p38α 與 p38δ 的表現量皆會受到 PROTAC 藥物影響而減少;然而當 Linker 長度變為 13 個原子長時,就可觀察到明顯的 p38α 作用專一性(對 p38δ 表現量僅會造成輕微影響 ,對 p38β 與 p38γ 則完全不具影響性),此 p38α 專一性 PROTAC 藥物被命名為「SJFα」。另一方面,苯基類的 PROTAC 候選藥物在 Linker 長度大於 10 個原子時,對各種 p38 異構物皆沒有明顯的降解作用,僅有在 Linker 長度為 10 個原子長時才顯現出明顯的 p38δ 作用專一性(對 p38α、p38β 與 p38γ 皆不具影響性),此 p38δ 專一性 PROTAC 藥物被命名為「SJFδ」。
作者進一步使用 AlphaLISA® 技術驗證 PROTAC 藥物“SJFα”對 p38α 的專一性。AlphaLISA® 檢測原理是將 VBC(VHL/Elongin B/Elongin C,E3 連接酶複合物中用來辨識受質蛋白的蛋白質複合體)以 GST-tag 標定,使其能被標定有 Glutathione 的 Alpha 供體微珠 Alpha Glutathione Donor beads 所捕獲;目標蛋白 p38α 則是以 His-tag 標定,使其能被標定有 His-tag 抗體的 Alpha 受體微珠 Anti-6xHis AlphaLISA Acceptor beads 捕獲;當 PROTAC 藥物與 p38α 及 VBC 形成三元複合物時,供體微珠與受體微珠也隨之被拉近,在 680 nm 雷射光激發下,供體微珠所發出的能量即可促使鄰近的受體微珠產生 615 nm 訊號。
IMAGE © Nat Commun. 2019 Jan 10;10(1):131. Fig. 3b [5].
從 AlphaLISA® 實驗結果來看,的確僅有 SJFα 這款 PROTAC 藥物能夠與 p38α 及 VBC 有效形成三元複合物,SJFδ 則否。後續的 HeLa 細胞實驗也再次佐證了 AlphaLISA® 與先前 WB 的實驗結果,在 HeLa 細胞實驗中唯有 SJFα 處理的細胞才能在細胞溶解物中偵測到泛素化的 p38α 存在,SJFδ 處理細胞則否。Craig M. Crews 團隊的研究發現對未來蛋白質異構物專一性 PROTAC 藥物的設計與發展極具啟發性 [5]。
更多 PROTACs 藥物開發相關應用產品資訊,歡迎洽詢 Revvity 台灣代理 — 伯森生技。您可透過下方連結瀏覽更多相關資訊與活動訊息:
References
- Neklesa TK, Winkler JD, Crews CM. 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by PROTACs. Pharmacol Ther. 2017 Jun;174:138-144. PMID: 28223226
- Luh LM, et al. Prey for the Proteasome: 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-A Medicinal Chemist's Perspective. Angew Chem Int Ed Engl. 2020 Sep 1;59(36):15448-15466. PMID: 32428344
- Sun X, et al. PROTACs: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academia and industry.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. 2019 Dec 24;4:64. PMID: 31885879
- Zorba A, et al. Delineating the role of cooperativity in the design of potent PROTACs for BTK.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. 2018 Jul 31;115(31):E7285-E7292. PMID: 30012605
- Smith BE, et al. Differential PROTAC substrate specificity dictated by orientation of recruited E3 ligase. Nat Commun. 2019 Jan 10;10(1):131. PMID: 30631068
|